-
兒童十種表現或因心理扭曲 家長須盡早發現
美國兒童心理治療專家霍夫曼指出:當家長的須關注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自卑心理,一旦發現,應盡早幫助克服和糾正,以避免隨年齡的增長最終形成自卑性格。霍夫曼還認為,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出如下早期征兆。 常年情緒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無緣無故地郁郁寡歡,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過度怕羞 兒童,特...
-
嘗試5個法寶,幫孩子改掉壞毛病
都說孩子是“小天使”,可有時他們也是“小惡魔”。因為家人不給買玩具而在地上大哭大鬧;到客人家亂翻抽屜,直接向別人要東西……孩子的壞毛病讓家長頭痛不已,卻又無從下手。其實,孩子的“壞毛病”也許是在尋求關注,家長不防嘗試以下5個法寶,幫他們改掉壞毛病。 法寶一:換位思考。用希望孩子對你的態度對待...
-
有一種痛,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最近很多來訪同學的困惑都是關于成績,很多同學都說父母會把兩張成績單放一起一比,然后數落自己哪個知識點掌握得不好,然后就說為什么別人家得孩子能考好,你怎么這么笨?你是不是沒有認真學?認真學了為什么還考不好? 有一種痛,就是當你的父母跟你說別人家的孩子時。 別人家的孩子工作怎么怎么樣 別人...
-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5個表現需警惕
兒童的身心健康發育是每個家長的愿望,那么當孩子 的心理健康發育有了阻礙時我們要怎么做呢?這時我們就要先了解孩子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是怎么樣的,才能對癥下藥。 1、多動 兒童的心理行為可以表現在兒童的行為上,有些兒童出現“多動癥”。主要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學習受到...
-
家庭關系會左右孩子性格的形成
人人都想做稱職的家長,可中國傳統的教育和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往往讓父母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心理專家對影響孩子心理的不良家庭關系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 媽媽強勢兒懦弱 英國詩人艾克略曾說:“媽媽和子女的關系,是月亮和星星,樹苗和土壤之間的親和力。”母親的形象通常是任勞任怨的“慈母”,但目前越來越...
-
好家長如何與孩子高效溝通?
寶寶剛出生時,眼睛都沒有睜開,但耳朵已經能接收各種信息。“你要聽話”、“聽媽媽說”,家長的叮嚀、囑咐、嘮叨都是孩子最直接的信息源,可見說話在親子關系里的重要性。聰明的家長會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選擇最溫情、最高效的說話方式。 3歲前的孩子,要聽懂或清楚地表達一件事有時候比較難,爸爸媽媽說話要溫...
-
孩子成長,不能錯過的黃金八年
很多家長心里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的成長是否有規律可循?美國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在40多年時間里,追蹤了數千個孩子的成長歷程,發現孩子的心理、行為發展是有章可循的,而且,每一年都有一個成長側重。尤其1~8歲是家長們不容錯過的“黃金八年”。 1歲培養安全感。發展心理學家指出,安全感的建立主...
-
8種方法讓孩子真正愛上讀書
讀書習慣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之一。而嬰幼兒時期是培養好習慣的黃金期,如何才能抓住黃金期,讓孩子真正愛上讀書? 1.全家人一起讀書。要想讓孩子從小就愛上閱讀,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狀態,最關鍵的是要在家庭中營造讀書的氛圍。中科博愛心理醫學研究院院長傅春勝告訴記者,孩子人格的塑造以及行為...
-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5招讓你親子似朋友
有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調皮,不好管教;也有很多的孩子會抱怨父母,覺得爸爸媽媽不能理解自己。那么親子關系重要嗎?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呢?怎樣改善不良的親子關系? 什么是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從法律上來說,即爸爸媽媽與親生子女之間存在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父母與孩子屬于直系血親,在血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