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來訪同學的困惑都是關(guān)于成績,很多同學都說父母會把兩張成績單放一起一比,然后數(shù)落自己哪個知識點掌握得不好,然后就說為什么別人家得孩子能考好,你怎么這么笨?你是不是沒有認真學?認真學了為什么還考不好?
有一種痛,就是當你的父母跟你說別人家的孩子時。
別人家的孩子工作怎么怎么樣
別人家的孩子的小孩會打醬油了,你怎么還不結(jié)婚?
別人家的孩子對父母多孝順,給父母買了皮草
別人家的孩子又考了年級前30
別人家的孩子會跳舞、會彈琴
別人家的孩子會做飯
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家孩子去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賽,不管自己家的孩子已經(jīng)多么努力,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強。這讓孩子們多么挫敗,因為永遠有一個無法超越的別人家的孩子。
生活如果像一場比賽,得第一名的永遠只有一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孩子能超越的概率多小,孩子們得多辛苦,孩子們快樂的機率多小!
就算你的孩子在小學、初中的成績比賽中贏得第一,高中呢?大學呢?工作呢?
婚姻呢?為什么第一對你們那么重要?而不是孩子的幸福快樂?
如果一個孩子一直生活在負面的情緒,他又能堅持多久?在我們的大腦里有一個叫海馬回的器官,它是掌管情緒、記憶的,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負性情緒中,海馬回會缺少一種神經(jīng)遞質(zhì),就像大腦細胞缺氧一樣,海馬回的細胞會一個個死掉,海馬回的體積就會變小,海馬回就不能發(fā)揮它調(diào)節(jié)情緒和記憶等的功能,這個人就會記憶力變差、思維反應(yīng)變遲鈍、總是往壞處想、睡眠變差等。通常失戀的人,長期不能走出來,容易得抑郁癥,不是因為心傷痕累累,而是因為海馬回傷痕累累,這是軍醫(yī)大學出身的加拿大籍華人呂慧英教授說的。
我認為,即便兩個孩子考了一樣的成績,也不能說他們是一樣的,因為他們做對的題是不一樣的,就算做對的題一樣,他們的解題方法可能是不一樣的,即便他們很努力的學習,也不能保證他們的名次能不斷上升。別人也在努力學,還有出題的偶然性因素,心態(tài)因素,所以你的孩子雖然很努力學,但還有可能后退呢?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樹葉,又怎么可能有兩個一樣的孩子呢?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又怎么能比較呢?怎么可能有兩個孩子有完全一樣的人生呢?
就拿奧運會,百米跑步、游泳不斷的破紀錄,但是總有一個極限的,成績越好,越難超越,而且越怕被更多人超越,高處不勝寒!成績越好,快樂越難,因為你快樂的標準在不斷提高。
我認為生活的幸福在于每一分每一秒過程的體驗中,而不是一個個目標的追逐。
有一個孩子最開始是因為成績好,媽媽給他買蛋糕吃,他才喜歡學習的,到后來他忘記了自己是因為喜歡吃蛋糕才愛學習的,只是單純的喜歡成績好,成績不好就難以接受,就像吃不到蛋糕那樣難受。
再后來,這個孩子初中時,喜歡一個女同桌,為了贏得女同桌的芳心努力學習,再后來他成績非常好時他忘掉了自己是因為喜歡女同桌才喜歡努力學習的。
再后來,他考上了重點高中,重點大學,讀了碩士,博士,當了教授,博導(dǎo),他努力尋找一個個目標去超越,越來越難超越,越來越難有成就感,他的快樂越來越少。可能因為他忘了他的初衷是喜歡吃蛋糕,喜歡那個女同學這些最簡單的需求了吧。
來自:心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