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也能夠解釋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它的發現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簡單而言,它是說假如一個人買了一只空鳥籠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時間后,他一般會為了用這只籠子再買一只鳥回來養或者干脆就把籠子丟掉。也就是這個人反而被籠子給異化掉了,成為籠子的俘虜。
實際上,在生活中這種自己給自己的心理掛上一個空鳥籠的事情是很常見,為了能與我們掛上的空鳥籠相匹配,我們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不斷地往里添加東西。我們覺得應該得到別人的夸獎,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算是成功的人;進而為了得到這種夸獎我們按照所認為的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可是事實上別人根本就不在乎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所以,這時我們以為自己所做的并沒有得到他們的認可,進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來迎合別人。這個后果也就成了不斷地跟別人比較,將自己牢牢地鎖在了別人的空籠子里。
這種為別人而活是一種自取其惱,是由于我們習慣性的參照別人,并通常對于自己認為的合理有種不加思索的肯定。
來源:《每天讀點幸福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