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7月份,中國已建互聯網醫院超1600家,僅上半年,新增互聯網醫院超過500家,互聯網醫院建設正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互聯網+醫療健康未來已來。
在互聯網+醫療健康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頂層生產關系已基本確立,下一步的重點是如何提升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生產力水平,而這一關鍵是互聯網醫生群體的積極參與和有效支撐。
如何不斷提升互聯網+醫療健康之于醫生的價值,更好地輔助醫生開展臨床科研和診療活動,成為當前行業亟待破解的難題之一。
《報告》顯示,互聯網醫生,男性居多,職稱為主治醫師及以上占比超8成,科室覆蓋包括內科、外科、婦兒、全科、皮膚性病科、急診科等近30科室,線上執業多始于2020年,主要受國家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和新冠疫情的雙重驅動,醫生線上執業也會獲取部分陽光收入,金額通常在3000元~8000元/月。
談及醫生線上執業的動因和平臺選擇,更多醫生表示是受身邊醫生的影響。
在分析醫生線上執業的核心訴求時,“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能更好地幫助醫生管理和服務現有患者”是醫師線上執業最核心的訴求。
此外,互聯網醫療平臺工具能有效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使其能抽出更多時間去接觸、篩選和導流更多優質的患者資源到線下,這也是醫生開展臨床科研、提升診療技術水平的關鍵。
在選擇合作的互聯網醫療平臺時,“平臺能否提供充足、精準的患者資源”成為當下醫生入駐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關鍵和前提。
在此要求滿足的基礎上,醫生還會從權益支持、平臺知名度及口碑、工具支持、平臺易用性等幾個方面綜合考量。
在線上執業過程中,醫生每周線上執業的時長通常在3~10小時,服務的線上問診患者數量在40~120人左右,平均下來,大約每5~10分鐘看一位病人。盡管線上問診醫生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與患者充分交流和獲取相關信息,但醫生線上回復患者的時間更加靈活。
目前,利用“碎片化時間”或“預約時間定時”進行線上執業的醫生占比超95%。
就醫生線上開展的業務范疇,覆蓋診前(如健康咨詢、健康科普)、診中(常見病、慢性病復診)、診后(患者隨訪、慢病管理、用藥指導)等患者就醫全流程,互聯網+醫療健康正成為線下醫療服務模式的有力補充。
問及對線上執業的體驗和評價,超99%的醫生認為互聯網+醫療健康對于醫生執業和職業發展有很大價值。
其中,“可以更好地協助醫生隨訪和管理患者、可以協助醫生提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可以協助醫生服務更多的‘非到院’患者”三個指標提及率最高,這與醫生線上執業的核心訴求結果一致,即線上執業實現了醫生更好管理和服務患者的訴求。
在肯定線上執業對于醫生職業發展的價值同時,醫生也談及線上執業的顧慮和擔憂,“因缺少檢查、或與患者交流不充分延誤患者病情,進而引發醫患糾紛”是目前醫生線上執業提及最多的問題。
基于這個問題,目前還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從互聯網醫療平臺角度,如果可以給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將會在未來醫生資源搶奪大戰樹立行業優勢。
除了工作以外,互聯網醫生也有豐富的業余生活和興趣愛好,如閱讀學習、健身運動、旅行、美食、攝影、看電影、網絡游戲等等。同時,通過互聯網線上執業,可擴大醫生服務邊界,尋找更多新病人進行臨床科研實踐,持續提升其診療服務水平,互聯網醫療平臺成為賦能醫生學習和自我提升的有利工具。
除閱讀學習外,醫生也會花費一定的業余時間用于旅行和陪伴家人。
基于以上,盡管線上執業擠占了醫生的部分業余休息時間,但互聯網+醫療健康在提升醫生工作效率,拓寬醫生服務邊界等方面的價值已被充分肯定。